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后感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时间:2025-02-05 07:11:16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居里夫人传》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人传记——《居里夫人传》。作者是艾芙·居里,居里夫人的二女儿。这本书详细的讲述了居里夫人的个人成就、个人生平、以及和丈夫皮埃尔·居里的生活。主要讲述了两人在化学研究上取得的辉煌成果——发现了化学元素——镭。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科洛多斯卡,昵称玛妮娅,祖籍波兰,是斯科洛多斯卡家族中最小的孩子,她从小便拥有了神童一般的超本事。在学校里,她比她的同班同学整整小两岁,但在班级里成绩总是第一。这给她将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除此之外,青年时期的她也喜欢参加舞会。

她选择了在巴黎上大学,学习化学。但她不明白,这个选择让她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她在大学里十分勤勉的学习,常常读书读到凌晨才躺下睡觉。她省吃俭用,一天只吃樱桃、小红萝卜、奶油面包,只喝茶。为得是省下钱来寄给住在波兰的父亲。她渴望得到知识,如饥似渴的学习。

她和皮埃尔·居里结婚。从此,两人便从早到晚的做实验。他们为何如此勤奋?因为他们对镭这种化学元素很感兴趣,他们想要提取出纯净的镭。他们在一个简陋的小木棚里做实验,十分辛苦。忽然有一天,他们在黑暗中发现了一点点闪着蓝色磷光的东西,那就是镭。虽然镭会烧伤皮肤,但它射出的放射性物质能治疗我们所谓的不治之症——癌症。可见他们对科学界巨大的贡献。居里夫人还所以获得了宝贵的诺贝尔奖牌。她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她的成就被永久的记载入史册中。

她为了这个成就,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们凡人若是能像她这样努力,又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我认为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每个人都要有自我的梦想和梦想,并且为之坚持不懈地努力!当应对困难时,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要勤奋努力,想尽办法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居里夫人是我们的榜样,我十分喜欢这本书,并且想把它介绍给大家。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2

看着书架上摆放整齐的书籍,我抽出一本《居里夫人传》,轻轻翻开,一股淡淡的书香便迎面扑来,我闻着淡淡的书香,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居里夫人少年时期曾因家庭条件的原因,耽搁了想去巴黎上大学的梦想。后来,居里夫人靠自己做家庭教师赚钱,圆了自己的求学梦。她在巴黎邂逅了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皮埃尔的追求下,居里夫人嫁给了他。婚后,他们一直留在法国,致力于科学研究,成就斐然。后来因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而闻名于世,但他们生性不喜功名利禄,将全部奖金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大多数人们看到了他们头上光鲜璀璨的光环和数不清的荣誉、奖金,而我看到的却是光环背后,他们对名利的淡泊。经过45个月的努力后,他们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他们本可以将自己发现的提炼镭的方法申请专利,成为百万富翁。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他们把自己的发现无私奉献给人类。他们将满腔热情献给了科学研究。

看到这,我想到了中国第一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被人们称之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他对最高科技奖的奖金不为所动,将它们用在科研事业中,而自己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活在田间地头,用尽毕生所学,只为提高每亩水稻的产量。他成功了,从每亩200斤,到600斤、800斤,1000斤甚至是20xx斤......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使多少挨饿的人们填饱了肚子,有了生的希望。

是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位位科学家在名利面前的淡泊,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执着,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3

在暑假时光中,我阅读了《居里夫人传》,深受鼓舞。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在她去世3年后写成的。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比埃尔—居里的事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的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罗列他所得的名誉头衔,是一本很翔实的个人纪录。

作者艾芙一开始就承认他要叙述的是一个传奇故事,玛丽居里一生中伟大实际极多,所以人们都喜欢像说传奇那样叙述她的历史。这本书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居里夫人这位具有高贵品质的、献身科学并作出伟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的一生。居里夫人出生于被沙俄占领时期的波兰,家境贫寒,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中学毕业后,没钱上大学,不得不依靠作家庭教师来自筹学费。在巴黎大学求学时,每到秋天不得不为学费和生活费着急,尽管这样,在实验室的条件非常简陋的情况下,依然作出了提取镭元素的伟大科学成就。一战时期在战场上的毫不费事就成了一名战士,他忘了早餐,忘了晚饭,困了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睡,在护士住的小屋里,或在露天的帐篷里,废寝忘食的在战场上进行救护服务。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科学家,在生活依然很艰辛的时候,主动放弃了申请镭元素的有关专利,公开了镭的提取方法,自己确因要买1克镭而不得不靠别人来筹集资金。

在居里夫人的传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从来没有浪费时间,只有严谨的生活;没有享乐的懒散,只有英勇的奋斗;没有奸诈的人和事,只有和谐的空气;没有丑恶的画面,只有纯洁的灵魂。这是一本最精彩的历史人物传记。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4

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经常给我讲居里夫人的故事。从那时起,居里夫人这个光辉的名字,便深深地烙在了我幼小的心灵中。如今长大了,我多么渴望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她啊!今年寒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居里夫人》这本书,我便情不自禁地翻阅起来。

玛丽·居里夫人是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她生于波兰,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曲折。小时候,她忍受着亡国之耻。10岁那年,死神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对玛丽来说,没有比这更悲伤、更痛苦的了。可是她不但没有被打倒,相反,和丈夫坡埃尔·居里一道提炼出了镭,这一伟大的科学发现震惊了世界,荣获了诺贝尔奖。

看着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居里夫人是一位多么值得敬重的女性呀!为了自己患难的祖国,为了造福于人类,她牺牲了许多许多。为了提炼出镭,她在一吨铀盐前,奋斗了三年零九个月,因为长年研究放射性物质,她的身体遭到了严重的损坏……但是,所有这些都被她顽强地克服了。我不禁联想起自己,在学习中碰到了困难就烦躁不安,不想克服不是问爷爷,就是问同学,很少自己解决。为这事不知被爷爷批评过多少次了,但是,我总觉得无所谓的,还振振有词地说:“不懂就不能装懂嘛。”今天我才明白,这种依赖行为是不良学风。为什么居里夫人能成为万世敬仰的楷模,为人类作出巨大的贡献?就是因为她从小意志坚强,攻破了学习,工作中一个又一个顽固 ……此处隐藏1846个字……离乡。多年的艰辛,她从未屈服过。

居里夫人这位伟大的女性,使我感受到了太多太多……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8

读《居里夫人传》,让我认识了一个伟大的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而不是一位肩负着无数光环的居里夫人。

作为一个波兰人,她有爱国志士的热血;作为一个女儿,她有一颗孝心;作为一个妹妹,她有奉献与敬长的美德;作为一名求学者,她有无畏探知真理的勇气;作为一名教师,她有不怕辛苦教书育人的执著;作为一名母亲,她有着为人母的爱;作为一名学者,她有淡泊名利一心钻研的精神;作为一名成功者,她选择平凡的生活,但永远不让知识贫瘠,灌溉着真理之河流淌至今。她实在是完美无缺!我相信她身边一定不乏由衷赞美她的人,但在我的想象中,玛妮雅面对赞扬只会礼貌地微微一笑,便回过身思索着新的实验了。我最钦佩的是她对科学的狂热。若无一种信念,怎能支撑她在极其困苦的条件下完成极其艰难的工作?当我翻到她听说提炼铀的残渣还在时的兴奋与布罗妮雅强行给她买衣服时的不悦,我真的惊叹于她热爱的事物。科学至上,不容许衣食住行的纷扰。与居里夫人相比,怎样刻苦都不为过。秉性优良的她从不沾沾自喜、从没想过懈怠。的确,每个人都会疲倦,但她顶多在大汗淋漓时喘口气、擦把汗,而不是畏难止步。

在我眼中,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就像是两条鲤鱼,美丽的外表下藏着坚强的心。他们游啊游,对于旁人的议论不管不顾,相濡以沫,直奔龙门而去。但当他们养精蓄锐,一跃而上后,却迅速钻入水中,只在空中留下光彩夺目的闪光照人前进。是的,诸如两次获诺贝尔奖,发现钋、镭之类的成就对于她是理所应得的。她的付出、她的毅力、她的一生都诠释着什么是不被荣誉所腐蚀、什么是淡然、什么是奉献一生。合上书,情不自禁地,轻轻为她鼓掌。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9

经过反反复复的朗读,我渐渐的了解了她。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基,原籍波兰。1895年,她和丈夫先后发现了镭与钋,这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居里夫人,作为一个杰出的女科学家,在仅隔8年的时间里分别摘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多少人多少年也得不到的荣誉啊。

爱因斯坦也曾夸奖居里夫人:在我所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颠倒的人。对,爱因斯坦说的对。居里夫人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可是她却不在意。在路上,曾有不相识的人问她:“你是居里夫人?”而她却摇摇头:“对不起,你认错了。”还有一天居里夫人的朋友来访,看见她的女儿正玩着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居里夫人说:“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名誉只是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会一事无成。”居里夫人这种魄力有几人能与她并论呢?她一生敬业,对社会无私的奉献,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敬仰。

作为一名女性做到这样已经是了不起了,可是居里夫人创造奇迹的地方竟是一个破破烂烂的木屋,她就是在这与丈夫发现震惊世界的镭与钋。木屋摇摇欲坠,满屋子里充满了化学毒气,下雨时,还总漏雨。这样的屋子里,居里夫人和他丈夫不停的工作着。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室。

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与钋,按说应该有令人羡慕的金钱,可是她却不稀罕那些,她把方法公众于世,她的无私伟大,是一般人不所具备的。她生活简陋,从不奢侈。一次一名记者去采访居里夫人,她向一名衣衫简陋的夫人打听,却发现她就是居里夫人。有人说她吝啬,而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纯朴自然,勤俭节约的科学家。

如果有人问我,最伟大的女性是谁?那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0

在暑假重新读了《居里夫人传》,感触颇深。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写的,真实地叙述了居里夫人的生平。看完了这本书,我心里充满了对伟人的敬仰和崇拜,而最让我不能忘怀的是她对事业的执着、坚毅、吃苦耐劳,对自己悭吝,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居里夫人出生时,她的祖国波兰正遭受沙俄铁蹄的蹂躏。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曾担任过中学校长),赋予了她良好的修养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当然也将知识精英的聪慧和坚韧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她。开明和蔼的双亲和五个孩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尽管沙俄施行严厉的殖民统治,但身为小妹的玛妮雅,还是幸福地度过了短暂的童年时光。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的教育方式很值得我们今人借鉴。他们从未对孩进行过什么“启蒙”,而是放开手脚,让他们自由玩耍,去尽情地拥抱大自然。居里夫人一生热自然、亲近自然,想必就是在孩提时代埋下的种子。父亲虽然是一名颇有才华的理科教师,却从未刻意引导过孩子们的兴趣,他甚至不让小玛妮雅过早地接触理科书籍,好让她在上学后能够全面地涉猎知识,从而逐渐找到志趣所向。

当然,他对于孩子们的学业还是非常关心,并且要求严格的。至于母亲,则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放弃了女校长的职务,全心全意地相夫教子。在身患重病、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仍旧若无其事地操持家务,不遗余力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不让年幼的他们过早地承受心理负担。由此,我看到了家庭的意义所在,它不仅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更是一个塑造人的大熔炉。因此,年轻夫妇若想为人父母,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从此他们的生活将彻底改变,他们要担负起一项重大使命_养育一个小生命,将他(她)塑造成一个“人”。这可不比养猫养狗,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对孩子们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人父母,责任重大。我认为如果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决不可随便尝试。毕竟,我们不仅要对生命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11

寒假里,我翻开了《居里夫人传》一书,细细地品味了居里夫人那艰难而又充满成就的一生。之后,居里夫人那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伟大形象便定格在了我的心中。

居里夫人出生于被奴役中的波兰,四岁时母亲被肺结核夺去了生命,父亲一人撑起了整个家。十九岁时,居里夫人去巴黎求学,从此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发现了镭和钋两种重要的元素,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然而居里夫人的科学实验过程却是异常艰难的: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她自己扛来了一袋袋沉重的废渣,把这些废渣倒入盛有沥青的桶里,使劲地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原本光滑细腻的手被腐蚀的伤痕累累。在无数次的艰难实验中,居里夫人几乎是屡战屡败,可她却毫不气馁。终于,在第三年的时候将这些元素分离成功,“镭”也就此诞生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我认识的名人中,只有居里夫人不为盛名而颠倒是非。”的确如此,居里夫人在发现了镭之后,一举成名。各行各业的人都登门拜访,有来取经的,有来采访的,甚至还有人想出高价将此技术买走。对此,居里夫人厌烦不已,并将其拒之门外。此外,居里夫人也没有为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因为她不愿违背科学研究的初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居里夫人的事迹令人钦佩不已,而我们现在有着便捷又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学习上一定要学习居里夫人那坚韧不拔的精神,认准目标,钻进去、展开来,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居里夫人传》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4 云队友文库 www.nework360.com 版权所有